美國生產帳單教我的6件事

by irenechang

在美國看醫生每次會需要付一筆基本的自付額(類似掛號費的概念),其他額外的檢驗或治療費用都是先看病後付款。醫院會在病人就醫後幾天,把醫療帳單寄給保險公司請款,保險公司審核後,會列出詳細的費用明細,包含全額醫藥費、保險公司願意負擔的金額、跟病人最後應該繳付的金額。由於美國醫療保險系統的不透明,讓我每一次看病,都心驚膽戰的不知道會收到什麼天價帳單。

生產帳單之複雜,我到現在也還沒確定到底生個小孩前前後後花了我多少錢 (咦?!那現在寫這篇文章是…) 因為考量到每個人的保險公司、方案、醫生、生產醫院、跟實際生產狀況都不同,最後排列組合出的生產費用也不盡相同,所以條列出我的生產費用其實沒有多大的作用。 這篇文章,主要是分享我在整個孕期到生產的過程中,跟醫生、保險公司、醫院交涉有關生產帳單的經驗與 “心法”,文中列出的6件事,可是有機會讓大家省下大筆醫療費用的小細節啊!

1. HMO 生產慎選Medical Group很重要

我的保險是HMO,所以比較不清楚PPO的狀況。對我來說,HMO最痛苦的是,在一開始選擇婦產科醫生的時候。因為HMO看任何醫生前,都會需要透過家庭醫生 (PCP, Primary Care Provider) 轉介; 而你必須確定,選擇的婦產科醫生(OB),必須跟家庭醫生在同一個醫療組織(Medical Group) 中,不然就屬於Out of network。又因為不同Medical Group保險合作的醫院是不同的,所以婦產科醫生所屬的Medical Group 也會關係到你的生產醫院。必須注意的是,每個醫生都可能加入不只一個Medical Group, 所以你不只選醫生,還要註明你是要加入他哪一個Medical Group, 必須確認你的PCP, OB, 還有生產醫院,都跟你在保險公司系統中登記的是同一個Medical Group, 保險才會給付。

我當時的狀況是,我的家庭醫生有A, B, C 三個Medical Group, 我選了Medical Group A, 但我想要的婦產科醫生在Medical Group B, (她另外還加入了Medical Group C, D)。我必須先打電話跟保險公司更換為Medical Group B, 才能選擇這個OB。但等到OB跟我確認生產醫院時,我才發現原來Medical Group B, C, D的生產醫院都不同,雖然是同一個醫生,但有可能因為我選擇的Medical Group,而到不同的醫院生產。

因此,對於婦產科醫生跟生產醫院的選擇上很有要求的朋友,一定要記得,再三確認你想選的醫生跟生產醫院所屬的Medical Group 是什麼,在不在你的保險Network裡,確定有covered。有關Medical Group的事可以打電話問醫院負責處理保險的人、上保險網站查、或問醫生…(建議都來!) 因為有可能醫院的人搞錯、保險網站沒更新、醫生自己也不太清楚,(看我當時會有多無助,真的覺得這個過程很為難孕婦…)。 

2. 互推皮球 Medical Group、保險公司與醫院之間的角力

醫院總共寄了9筆生產相關的帳單給我的保險公司(登入保險公司帳戶看到的),總共花了一年(!有沒有瓜張!!!)我才收到全部的帳單。我在登入保險帳戶時,非常驚恐,因為根本所有的帳單都顯示被拒絕(Denied)呀。這些天價的帳單,如果保險不給付還得了。當我打電話給保險公司討論這些Decline的帳單時,保險公司卻要我跟Medical Group的人聯繫。這些帳單就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的,我根本毫無頭緒,不知該從何問起。好在幾通電話連來連去後,找到個知道狀況負責處理Claim的Medical Group專員,要我先不要管保險公司帳戶上的明細,如果收到實體帳單的話,寄給她處理,最後Settle的結果她會再跟我說。我的感覺是,處理醫療帳單就是一個醫院、Medical Group、與保險公司互相角力的過程。醫院只在意能不能收到錢,所以一收到保險公司的審核結果,就會馬上把帳單寄給病人。而保險公司當然是能不付就不付,所以只要是一些特別的醫療行為,先拒絕了再說。但其實很多款項,是有談判的空間的。Medical Group的作用,則是提供醫療專業的判斷,來認定特定的醫療行為是否屬於保險公司應負擔之範疇。

3. 等!等!!等!!! 帳單不要來一張付一張,問清楚再付錢

了解醫院、Medical Group、與保險公司對於醫療帳單的態度與立場後,切記:

-不要拿到醫療帳單就急著付錢,因為這可能不是最終settle的金額,一定要跟醫院、保險公司與Medical Group問清楚。

– 一定要將每個醫療帳單做紀錄,不然帳單數量那麼多,寄出的時程又可以拖那麼久(我最後一張帳單,是在Eevee一歲一個月收到的…),以免繳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繳什麼。

4. 媽媽寶寶帳單是分開的

生產的帳單媽媽跟寶寶是分開的。媽媽的帳單分為Physician Services(包含接生醫師費用)Hospital Services(住院的費用),另外如果有用到麻醉,還會有個麻醉醫師的費用

寶寶的帳單則包含嬰兒照護費小兒科醫師費用(寶寶出生後,加州法律規定所有新生嬰兒必須在出生後24小時,出院前接受新生兒檢查 。通常寶寶出生,保險是會先掛在媽媽底下,然後在出生後的30天內,需要聯繫保險公司,登記寶寶的基本資料,正式將寶寶加入保險計畫中。

<注意> 如果寶寶之後不是使用媽媽的保險計畫,媽媽的保險公司有可能會拒絕支付這筆生產帳單(寶寶的)。我就是假會把先生的保險資料一起加到寶寶的檔案中,然後被保險公司拒絕支付帳單的人(詳情請看生產帳單教我的第5件事),還好先生的保險公司佛心來的,有認了這筆帳。

5. 假會的Secondary Insurance是多重保障還是自找麻煩

在update寶寶的保險資料時,保險公司問說除了媽媽的保險,寶寶有沒有其他保險,可以設定Primary Insurance 跟Secondary Insurance。醫療帳單會先寄給Primary 審核,給付核准的款項,剩下的款項再寄給Secondary Insurance審核,這樣兩層保障,可以減少自付額。聽起來很合理,我就假會的把先生的保險公司設為Eevee的另一個保險。殊不知,我一加上先生的保險後,我的保險公司立馬就拒絕了Eevee的醫療帳單Claim, 說我變成了Secondary Insurance, 要爸爸的保險公司拒絕付錢後,它們才會審核。 因為保險公司有規定,當有Primary 跟Secondary Insurance 時,會依照保戶生日的先後順序來決定哪個是主要的保險公司,哪個是次要的。例如: 媽媽的生日是在12月,爸爸的生日是在6月,那爸爸的保險公司就自動會被設為主要的,媽媽變成次要的保險,優先順序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。這個額外的保險選擇,說起來好聽,實際上卻成了另一個讓保險公司互踢皮球的好藉口,只要是Secondary Insurance, 我就不用管了的意思… 一樣,就是能不付就不付的態度。因此,在登記這個額外的保險選擇前,千萬要三思,不然只是把跟保險公司交涉的工作*2, 外加拉長整個帳單審核的時間而已。(來, 勇敢的大聲說: 沒有!! 我沒有其他額外的保險!)

6. 再三跟保險公司確認孕期到生產的給付內容

由於實在太害怕生個孩子會讓我破產,在剛懷孕時,就有跟保險公司詢問我的保險計畫中,懷孕期間的產檢到生產的相關費用與補助等,孕期間只要有跟保險公司交涉,我也會再三確認,深怕有個閃失(很怕聽錯)。關於生產費用,保險公司跟我說,我的保險計畫就是自付額$250,其他保險會cover,確認多次後,我就安心的去生產了。殊不知,在我寶寶都生完一年後,收到了一筆一千兩百多塊從醫院寄來的生產帳單,而且表明保險公司已支付了部分費用,這是最終我該繳交的費用。我打電話詢問保險公司,專員說,我的保險計畫中,生產費用是10% Co-insurance,保險公司支付90%的費用,我自己則需要負擔10%,不知道$250的數字是我哪裡聽來的;保險官網上的資訊,也明明白白地寫著10% Co-insurance。保險專員不認、官網上白紙黑字,我真是啞巴吃黃蓮,那生產前那一通通的確認電話是打到我家逆…專員看我鬼打牆了30分鐘還是很不甘心,幫我查了歷史紀錄,果然找到了那關鍵的$250對話紀錄。原來是新年度保險計畫變更,生產保險給付的金額改了,從$250 的自付額改為10% Co-insurance。保險專員最後將我的Claim做專案處理,請公司重新審核並honor我的$250自付額。好在有這通話紀錄,讓我省了將近一千美元,差點就自認倒楣的吃下這個帳單。強烈建議,一定要再三跟保險公司確認孕期到生產的給付內容,懷孕初期、中期、後期、甚至是生產前,照三餐打(阿不是!)。

Leave a Comment